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全面了解藏文化的好地方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成于2006年,是收藏、保护、展示、研究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文明旅游景区、平安景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等。藏医史馆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七个历...
景点简介
景点地址
开放时间
景区需知
景区介绍
- 特色1全面了解藏文化的好地方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成于2006年,是收藏、保护、展示、研究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文明旅游景区、平安景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等。
藏医史馆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的介绍,28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事迹、塑像、藏式生活用具和名著,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轨迹,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作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藏医药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丰富而博大的医药文献。并通过一位位造诣高深、影响久远的名医和他们对疾病的独到见解和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展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学绚丽多彩的画卷。
曼唐器械馆展出的80幅唐卡,为祖国医药学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亦属罕见。通过这些唐卡和传统藏医使用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系统而直观地介绍了藏医药学理论及其实践技术。这种独创的、以画卷形式进行医药教学的挂图和1300多年来使用的医疗器械,再现了2000多年前藏医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外科手术。尤其以照片的形式,介绍了数千年前藏医就进行过的开颅手术,不仅显示了藏族先民的聪明和智慧,也充分证明历史悠久的藏医学外科手术技术的高超与精湛。古籍文献馆陈列了卷帙浩繁的藏医药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还展出了300多部 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和珍贵的古籍印版。通过古籍印版,《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著名典籍,显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药学浩瀚的典籍和博大精 深、体系完整的藏医药学理论,还展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四部医典》。它长达2米,重达1.5吨,用传统工艺成的藏 纸,以金、银、珍珠、珊瑚等矿物为颜料,历时四年制成。数百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展示了古老的藏医药学理论研究后继有 人。从中我们会看到,藏医药学理论研究又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新时代。
藏药标本展馆展出有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其中有利用汞、金、银等原料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的、被誉为“甘露精华之王”的“佐太”样品。还有已收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成品药。展厅不但展示了藏药学名著《晶珠本草》中所收载药物中的精品,而且也成了高原生物学的一个最精彩、最集中的展示课堂。一件件标本、一幅幅照片,生动而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中生机勃勃的药物生长环境。天文历算馆采用沙雕时轮坛城、天文历算工具、古籍、历代有突出贡献的藏历算学家雕像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再现场景复原和模拟藏族历算的日月星辰运行状况,演示它在藏历推算、天气预报、测定方位等方面作用与推算方法。天文历算学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自然科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文献丰富,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对藏族地区的农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文历算同藏医药学有着直接关系,如通过掌握外界气候变化、五行运行规律,来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药材的采集、炮制等。即就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具有学习、研究、利用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彩绘大观展厅展出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彩绘大观》从策划到完成历时长达27年,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区四百多位藏、蒙、土、汉学者、专家、顶尖工艺美术师,采用纯天然绘画颜料,以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而成。画面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纤毫毕现,极尽工细,令人叹为观止!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以自己的坚韧和智慧,繁衍生息在群山连绵环绕的雪域高原上,并且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藏民族是世界上最爱美的民族之一,在他们的心目中,美不仅是精神的需要,也是物质的象征,是藏民族生命内容和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藏区城乡各地,只要你稍作观察,便会发现称得上民间艺术品的物品可以车载斗量,要找一个装饰精美的物件并不很难,相反,要找一个没有装饰的器物或许困难一些;称得上“艺术家”的能工巧匠比比皆是。他们在放牧、耕作、纺织、建筑、礼佛、庆典、宴乐,乃至饮食起居等生活中,饱含激情,就地取材,通过他们的奇思妙想,便会从一双双粗糙的手掌间化茧成蛾,变为一件件精品佳作。
文书法艺术借文字形体表现出来,即每个字的横竖线条、用笔与结构,整体的行气、章法,以及作品表现出的气韵与风格。藏文是拼音文字,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藏文书法艺术由来已久,自象雄时期的达斯奔佑字,到公元7世纪吞弥•桑布扎创造现行藏文,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间发展出各式风格的书体,这些不同风格的藏文字体,总括起来可归为乌金体、乌梅体、徂体、珠匝体和遒体等。以时代风格而论,早期象雄时期以达斯奔佑、玛尔钦和玛尔琼为主;吐蕃时期乌金体有八种,乌梅体有丹体和列体两种。公元10世纪左右,著名书法家琼波宇赤依照坛城的量度,规范了乌金体,而乌梅体在五世达赖喇嘛和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得到倡兴,珠匝体、徂体和遒体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博物馆最顶层为药师佛千佛殿。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藏语音:“桑给眉拉”。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 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本殿供奉有主尊和周围一千一百零八尊药师佛及多个高僧的舍利子,是用民间捐赠的资金修建而成的,祈福世间万物生灵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