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
明长城东端的知名关隘山海关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京师门户,与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三大名关,在长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海关城是明万里长城上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占地面积126公顷,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东、西、南、北“十”字相交的四条大街与四门相通,向大家展示了中...
景点简介
景点地址
开放时间
景区需知
景区介绍
- 特色1明长城东端的知名关隘
山海关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京师门户,与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三大名关,在长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海关城是明万里长城上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占地面积126公顷,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东、西、南、北“十”字相交的四条大街与四门相通,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体现着博大精深的长城军事文化,同时也汇集了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的多种民俗风情。
“天下第一关” 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一 北京的重要屏障。这里依山襟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关城建于公元1381年,由关城、瓮城、罗城、翼城、哨城及星罗棋步的烽火台、墩台共同组成的一座科学、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因其建置独特,所以在明代万里长城的众多险关要隘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以它古老的身世记录了600多年来的沧桑变化,成为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留下众多帝王将相的足迹:秦始皇求仙、魏武帝东征、太宗伐高丽、清五帝驻跸……这里也曾发生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徐达建关设卫、明末甲申之战、八国联军入侵、二次直奉大战、长城抗战第一枪。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处的渤海之滨,由宁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楼、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组成。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横亘在华夏大地上,东端在山海关城南公里4处之插入海,犹如龙头高昂,成为明长城东部起点,因此称为老龙头。澄海楼是老龙头的制高点,是观海的胜地。孟姜女庙坐落于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由贞女祠和孟姜女苑组成。庙宇前有108级台阶直通山门,庙上红色围墙内有前后两殿及钟楼、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观。庙后建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观赏区——孟姜女原及东西配殿,再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的“孟姜女的故事”全景。
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远在六亿年前的地球少年时期,就是“山海关古陆”的所在地。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此定居生息繁衍。
这里商属孤竹,周属燕。秦统一全国后,归属幽州辽西郡。功成名就后的秦始皇,向往长生,于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考察求取长生不死之药的碣石方士,并在现山海关东姜女坟一带修建庞大的碣石行宫,告祭大海、设置国门、派方士入海求仙。行宫出土的文物品种丰富、等级高,为世上所罕见。秦始皇驻跸于此,留下了许多奇闻轶事,修建万里长城的惊世壮举,也萌生于此。
两汉时期,此地设临渝县,在今山海关城南古城村有“五花城”遗址留存。西汉时,汉武帝在元封元年(前110)到此跨海求仙;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东征乌桓,得胜班师路经临榆,登碣石,观沧海,赋《观沧海》,成为千古绝唱。
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山海关便开始了长城的兴建。北齐天保四年(553)由西河总秦戌(今山西临汾西北)起,沿燕山山脉筑长城三千里,从这里入海。现山海关境内里峪、老边沿、长寿山石门岭上的长城,都是北朝长城遗迹。
隋唐时期,这里为北平郡所辖。隋开皇三年在此设渝关(另有临渝关、临闾关、临渝宫之说),唐初此地属临渝县。隋唐时期,征伐高丽的大军频繁往来于古代中原通往东北地区的唯一交通孔道——山海关古碣石道。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统率千军万马亲征高丽,驻跸渝关,下榻“临渝宫”,登“汉武台”,吟诗作赋,山海间遗下千古佳作《春日观海》。而一代名将白袍薛礼,面对这里的瑰丽景色,舒放豪情,至今留有遗迹传说。
宋辽时期,山海关是移民重地,从今天河北南部的望都县、安喜县等地迁入移民,定居农耕,同时辽圣宗将渤海遗民迁到这里建了迁州,在此设迁民县。金元时期改为迁民镇。
明朝建立之初,元朝残余势力不断派兵南下,企图夺回昔日失去的江山。面对形势,明廷在多次派大军伐元的同时,还命戍边大臣整修北方边备。洪武十四年(1381年),镇守北平的大将军徐达奉旨发燕山等卫屯戍官兵一万五千一百名,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处关隘,筑长城以防御来自北方的蒙古骑兵。当年九月,在朝廷的批准下又设置了隶属于中央军事系统的卫所“山海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原元代迁民镇地,新筑的山海关关城完工落成。山海关建关,体现了创建者的科学眼光及高瞻远瞩,终明一世,山海关固若金汤,发挥了东北方国家门户的重要作用。
明代中叶,世居东北的女真族崛起,辽东形势进一步恶化,山海关成为保卫明王朝京师的门户,成为关系到明王朝和女真族命运兴衰的要塞。明代后期,随着后金势力的步步西进,明王朝动员全国“竭尽四海之物力以奉榆关”。然而朝廷腐败,权臣谗害,袁崇焕下狱磔死,孙承宗罢官,洪承畴,祖大寿相继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闯王李自成正式宣布建国,改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农民军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由德胜门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京城,崇祯帝吊死在煤山,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结束。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大明、大顺、大清三股军事力量在山海关石河上演了一场改写中国历史的“甲申之战”。闯王李自成不敌明清联军,在山海关惨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史称清王朝“定鼎中原,实石河(即山海关)一战”。
清入关后,顺治元年设卫,二年设关。乾隆二年(1737)撤卫设临榆县,仍属永平府。山海关便成为清代两京重要御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由北京回沈阳祭祖,必经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