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黄圃海蚀遗址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观仙路1号
景点简介
景点介绍
A.免票政策: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费;70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或身份证免费;残疾人持残疾证免费。
B.优惠政策:身高1.2米(含1.2米)-1.5米之间儿童、60-70岁(含70岁)之间老人持老年证或身份证购优惠票。
黄圃镇原名大黄圃,后简称黄圃。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香山初置县,大黄圃转隶香山县,是中山三大古镇之一。黄圃镇的历史遗存以海蚀遗址为核心,通过古径展开、延伸到宋代码头和古庙、古井、古树、宗祠,展现了独特的历史风情……
沿着黄圃镇 “观仙旅游带”,在海蚀遗址看沧海桑田变迁,红飞翠舞,五彩缤纷的水生花卉展,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随着夏季的到来,荷花迎着骄阳在湖、塘、水池、缸中怒放,这里也将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纳凉、游园赏花,感受文化的首选之地。
黄圃海蚀遗址位于黄圃镇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岭山东面山脚(东坑大冈山脚)一带,占地范围2500亩。它不仅是广东沿海规模大的海蚀遗址,而且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蚀遗址之一,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黄圃海蚀遗址揭开了黄圃作为广东四大古海镇之一,几千年沧海桑田的神秘面纱。
黄圃镇在南宋前为小岛,周围碧波万顷,大海茫茫。到南宋时被划为古海乡,明代改称黄旗都。随后冲积平原逐渐扩大,形成广阔的沙田,至清代村落甚多,由于聚居者越来越多,逐渐形成灵会坊、鼓楼坊、三社坊、北头坊、岗东坊,俗称"五股"。 相传东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钱、石等姓人从南海和番禺迁入现镇一村葫芦岗附近的山上,最早迁入此处定居的姓氏是姓钱的,由于该姓氏族人口在一段时间发展缓慢,住宅多年没有增建,一直维持原有的户数(只有十八间茅屋),故俗称之"十八间"。后有孟、赵等姓氏从浙江、江西等地迁至黄圃灵会坊。明天顺四年(1460年),又有新会和顺德等地的人迁来定居。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聚居的民众曾被官府迫迁,几经流离颠簸后才还乡,并在其后山(今石岭奎楼岗)形成圩市,为大黄圃之发源地。
古海蚀遗址是黄圃所有旅游资源中具独特性的景观,目前黄圃镇政府拟规划建设海蚀遗迹公园,如果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黄圃的海蚀遗址公园完全具备发展成为国家AA级旅游区的潜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游客会看到这一大自然留下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