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故宫
南京故宫
景点简介
景点简介
明南京宫殿最终定位于南京城东侧钟山西趾之阳(今中山门内御道街一带),坐北向南,前朝后寝,后妃六宫以次序列。南京宫殿的规制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吴元年(1367年),解决了选址问题并奠定了明代宫殿基本模式,形成三朝二宫制度,“正殿曰奉天殿,前为奉天门,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谨身殿,皆翼以廊庑。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谨身殿之后为宫,前曰乾清宫,后曰坤宁宫,六宫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门南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当时仅建一重宫墙,这里所说的皇城实为宫城(洪武六年于宫城外修建的皇城,当时称为“内城”)。此为南京宫殿创建初期,朱元璋“敦崇俭朴,犹恐习于奢华”,所以宫殿建筑较为简朴,摒去了雕琢奇丽的装饰。宫城的规模也较小,正殿之前仅有奉天门及午门二重门阙。
第二个阶段:洪武八年(1375年)九月--十年(1377年)十月。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停止中都宫殿建设后不到半年就开始了大规模改作南京宫殿的工程。这次改造,首先加强了门的建设,午门翼以两观,形成阙门,中有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奉天门左右建东西角门,奉天殿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奉天门外两庑之间也有门,左曰左顺门,右曰右顺门,左顺门之外为东华门,右顺门之外为西华门。同时增建一些殿宇,如东华门内建文华殿,为东宫视事之所,西华门内建武英殿,为斋戒时居住之地等。
第三个阶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次扩建大内,增加宫前建筑。改建金水桥,又建端门、承天门、长安东西二门,向南直抵洪武六年建成的洪武门,遂成完整的明南京宫殿布局。
南京宫城至今遗有东、北、西三面城濠,南面城濠仅剩东西两侧一段。现存城濠所包含的面积,东西宽850米,南北深807米,如果除去城濠与城墙之间的隙地,则推算出宫城面积约为790米*7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