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Shangri-la)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 [1]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
景点简介
香格里拉(Shangri-la)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1]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截至2014年,香格里拉市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乡,共有6个社区、58个行政村。2011年年末,香格里拉市总人口为174,585人,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人口密度为10人/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市份之一。2016年,香格里拉市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9519万元。香格里拉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Lost Horizon》(消失的地平线)中而为世人所向往,不久便被拍成同名电影并荣获多项奥斯卡奖,更使其为世人熟知。香格里拉藏区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普达措国家公园、独克宗古城、噶丹松赞林寺、虎跳峡等景点。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香格里拉退出贫困县序列。[2]2019年11月,香格里拉市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4]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7]1996年10月,在云南寻找香格里拉的考察启动了。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州府中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2年5月5日,举行了更名庆典。
建制沿革
汉时为牦牛羌地。晋时为马儿敢地。南北朝属党项部。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吐蕃神州都督地,唐南诏国为剑川节度使地。宋大理国为旦当(今香格里拉),属善巨郡。元代称“大旦当”,至元三十年(1293)改属宣政院辖地吐蕃等路宣慰司。明中叶后为忠甸,属云南布政司丽江军民府。清康熙年间吴三桂以中甸地予达赖喇嘛,雍正四年(1726)划归丽江府。雍正五年(1727)4月,移剑川州判驻中甸,并划归鹤庆军民府。雍正八年(1730)7月,鹤庆府属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于中甸地置中甸厅,设同知,复属迤西道丽江府。民国二年(1913)4月,中甸厅改为中甸县,迤西道改为滇西道,中甸县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中甸县属之。民国十八年(1929),裁腾越道直属省。民国三十一年(1942)属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丽江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属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驻维西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云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驻鹤庆县)。1950年5月10日,中甸和平解放,属丽江专区。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决定设置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中甸县城。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61年由维西县划入五境区(乡)。2001年12月17日,民政部批准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2年,小中甸乡撤乡建镇(省政府2002年7月16日批准)、金江乡撤乡建镇。2005年11月8日,云南省政府将格咱乡驻地由翁上村迁至格咱村。2014年12月16日,香格里拉撤县设市获得国务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