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56-651

刘家桥

刘家桥

刘家桥
刘家桥
刘家桥
刘家桥
刘家桥
刘家桥
景点图
景点图

景点简介

景点简介

景点地址
咸宁桂花镇
简介

   在咸宁市区南面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聚族而居四个世纪的古民居群落,名叫刘家桥村。刘家桥好像一个天生丽质的大家闺秀,深藏在群山环抱之中,保持完好的四处明清古民居群落,大小房间共2000多间,古朴典雅,疏密有致,融青山、秀水、翠竹、古树、栈道、廊桥、田园浑然一体。刘家桥的先祖们,自汉高祖刘邦始,曾历主四朝(西汉、东汉、蜀汉、南朝宋),先后共有36位皇帝,统治中国达511年,占整个封建王朝四分之一。刘邦幼弟,西汉楚元王刘交,又被封为“彭城王”,是为刘家桥人的封王始祖,由他而始,传承至刘家桥已有八十一代。现刘家桥刘氏皇族近9000人聚族而居,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庞大的大汉皇族群体,这一罕见的汉王朝后裔的活体发现,对湖北,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震惊!

  刘家桥,是“彭城世家”、“墨庄世家”,又是帝王之后,必将是享誉天下的中国大汉皇族村也!

  这里,青山环绕,清泉潺流,古屋成群,古桥飞架,古木参天,风景秀丽。

  刘家桥村于明代崇祯三年始建,繁衍至今已有十八代了。相传,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小弟彭城王刘交的第五十三代刘用谋,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起义,在他部下任副总戎。天下平定后,敕封刘用谋镇守岳州。洪武十一年以病告休,在其子刘元武的陪同下,返乡江西瑞州天宝。途经咸宁不幸卒于白沙,灵柩落放当地包方村,后迁移到刘祠到下葬于此。刘元武就在刘祠村安居创业,繁衍生息。至六十代刘伯常,偶尔发现刘家桥四面环山,中间有一大片开阔地,状如葫芦,土地肥沃,一条小河从中流过,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带小儿子刘如鹤来这里兴基创业。始建老屋、下厂(用于竹麻造纸)、鹤皋学校、石拱廊桥。后由刘如鹤二儿子刘世宏分支出来做了上新屋,再由刘世宏的曾孙刘大本分支出来做了下新屋,至清朝道光十三年全部建成。

  刘家桥四处古民居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廊桥和独木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改为石拱桥)各一座,刘姓用两座桥和石板路将四处民居及学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老屋依山从下而上成阶梯形建筑,其它则依山伴水而建,建筑风格大体一致,具有明清古庄园建筑模式。房屋皆为两层建筑,屋内,一进几层,石凳、石沟、石天井。堂屋高大,巨梁横跨,雕梁画栋。房房相连,房厢相接,廊道相通,楼道深巷迂回曲折,可谓是“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屋外,青砖到檐,石门、石窗、石板路。青瓦盖顶,垛墙斜伸,从外观看,门庭严谨,高墙耸立,俯视屋顶,屋宇绵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尤是刘家廊桥,飞架白泉河上,独孔,拱形,垒石而成。桥上盖有廊亭,廊亭内梁雕有龙凤八卦图。青瓦盖顶,两侧桥身用青砖建起两米高的方孔花格拦护墙,墙内置有长凳。昔日桥东头设有炉灶、木制大茶桶、小竹茶筒。一年四季,村民轮番烧茶,免费供行人饮用。桥西河沿店铺,可供吃、住、购物。古代和近代,这里是江西、通山,通往咸宁、汉口的主要通道,廊桥上热闹非凡。远望刘家廊桥,古朴典雅,碧葱葱,几株古柳掩映,清悠悠一脉白泉反照,有道不尽的诗情画意。正如廊桥上一副对联所云:“水秀山青古道萦纡墨第,峰回路转小桥飞跨刘家桥。”

  刘家桥在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有“墨庄世第”之称。祖人刘如鹤,号阴皋。有句家训:“不求富贵在,但愿子孙贤”。他非常重视教育下一代,老屋和下厂建起后,便建了皋鹤学校,供子孙熟读贤书。据初步统计,刘家桥几十户人家,民国前有举人2人,贡生4人,庠生6人,秀才23人。咸丰年间,贡生刘炳元和庠生刘毓华,父子俩熟读经典,知书达理,曾被州府授予《父子明经》扁额。据统计,文化大革命前刘家桥村存各类扁额50余块,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四十余块,如今还保存十五块。走进刘家大堂屋,扁额高悬,古韵犹存,不失为一大景观。

  刘家桥村四面环山,一水穿村而过,山奇水秀,白泉河在这里形成了一幅古朴典雅的迷人的农家风俗画卷——河水清澈透亮,水中游鱼小虾、螃蟹、石鳗清晰可见;两岸河沿,皆用青石块垒起,民居处巨形块石砌成宽阔的洗衣埠;两道石堰拦河筑起,形成落羞,将瀑布呈现在眼前;堰头上有一水轮车悠悠旋转,几个女人在洗衣埠漂摆着五颜六色的衣裙,一群鸭子在河心戏闹,一农夫站立竹牌上撑篙顺流而下,几个玩童光着屁股在沙洲水边玩耍……

  刘家桥村历史上过着以农耕为主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这里又是书香门第,民风淳朴,风采独特。至今村里还存留许多古近代用过的工具,如石碾、推砻、纺车、碾槽、榨坊、花轿、竹轿,世袭至今。还在使用的古近代用具有犁、耙、风车、水车、连枷、晒垫、盘篮、蔑箩、竹笱、石磨、舂臼、水臼、吊锅、火塘等。不少农户家中还保存有祖传的关门床、太师椅、八仙桌、春台桌(书案),上面的花纹图案,雕工精细,形象逼真,精美动人。村里的红白喜事,衣食住行,亦带古朴淳厚色彩。这里真可谓是一个民俗博物馆。

  刘家桥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一体,蕴含着丰厚的楚南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成千上万游客慕名前来观光,导演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先后有《汀泗桥之战》、《汉正街人》、《守望家园》、《桂花嫂》等剧到这里拍摄外景。目前,古民居群落刘家桥正在开发之中,她将以崭新的姿态,把历史和现实凸现在世人面前,让你目睹她美丽奇特、古朴的风姿,感受她深邃、幽远、厚重的韵味!

刘家桥的来历

  清代咸宁刘家桥有个刘冬木,通山焦下有个焦思宁,两个人都是地方上有名的说师﹙律师﹚,两个人相互瞧不起。一天焦思宁到咸宁县城有事住进一家饭馆,恰巧刘冬术先到一步,两个人同住一间房间,同睡一张床。两人闲聊时焦思宁问刘冬木听说:“咸宁有个刘冬木打官司挺厉害,你认识他吗?”刘冬木知遒此人就是焦思宁,便说:“不认识。”焦思宁说:“听说这个人挺能说会道的,是不?:”刘冬木说:“不知道。”焦思宁说: “我是通山焦思宁,你听说过吗?”刘冬木说:“没听说过。”焦思宁说:“我真想逢他一回,见识见识他的利害。”刘冬木没吭声。 第二天早晨,焦思宁早早起床来了,想回通山去。可自已带来的被子却被熟睡的刘冬木压在身下,一时不便叫醒他,于是出去遛了一圈。回来后刘冬木还没醒。焦思宁推醒他说:“咸宁客,你怎么还睡着不起床?”刘冬木不耐烦地说:“我起不起来与你何干?”焦思宁说:“我要走了,你把我的被子压住了,你不起来,我咋走?”刘冬木说:“这是我的被子,咋成了你的被子?你这通山客咋这么不讲理。”焦思宁气极了说:“这是我从家里背来的被子,怎么说是你的被子?你这咸宁客真是横不讲理。”说完,焦思宁气乎乎地走了。他来到县衙告了刘冬木一状,焦思宁说咸宁客把他的被子占去了。县令派人把刘冬木找去,两人对薄公堂。县令问:“刘冬木,你咋把人家的被子占为己有呢?”刘冬木说:“这本来就是我的被子,他说是他的,你问他被子有什么记号。”县令问:“焦思宁,你说是你的被子,你被子有记号吗?”焦思宁这才知道咸宁客就是刘冬木,他不以为然说:自家的被子还要做啥记号?县令问:刘冬木,你被子有啥记号?“”刘冬木说:“我这人不大记事,我娘怕我把被子丢了。出门时专门在被角里面盖了四个红印。”县令说:“你翻出来看看。”刘冬木翻开被角果然每个被角都有一个红印。县令问:“焦思宁,你还有什么可说的?”焦思宁气得要死,可又无言以应答,气冲冲地走了。焦思宁走出大街拐进一条小街,刘冬木赶上来了,喊住焦思宁,说:“通山客,我对不起你了,我是逗你玩的,被子是你的还给你。”焦思宁又怄又气,说:“你总有哪天要逢到我手上。”说完接过被子走了。刘冬木听了也恼了,他一不做二不休,转身又到了县衙,对县令告状,说通山客把他的被子抢走了。县令派人把焦思宁抓来,夺下被子。骂道:“狗奴才,胆子好大,敢抢别人的被子。来人,给打20大板。”焦思宁吃了亏,可又有苦难言,只好忍气吞声。

  焦思宁一气之下决走不当说师了,改学卜卦,一学就是三年。三年后,焦思宁开始报复刘冬木。一日焦思宁闻刘冬木娘去世前来吊孝。他戴着礼帽下跪,叩头时故意将礼帽弄掉了,便用头去顶,顶不起来,却弄得满屋人笑了。刘冬木也笑了。焦思宁见了,站起身说:“孝子,孝子,三年不能露齿。你是不孝之子。”弄得刘冬木一时无言以对,好不难堪。又一次,焦思宁从刘家桥经过发现刘家桥风水好,尤其是下新屋对面山形如乌龟,右边龟头伸向刘家湾村前的白泉河,是刘家桥风水之所在。是他起了歹心,要在乌龟颈处修条路斩断刘家桥的风水。他骑着一匹马在宋家岭处路踏出一条路痕,洒上些石灰碴,过了几个月后,焦思宁向武昌府呈报说:刘家桥宋家岭处原是一条古栈道,被荒废了,要求恢复古栈道。并说若咸宁县不恢复通山县来恢复。武昌府答应了。于是一条石板路从刘家桥经宋家岭过曹铁直达白沙桥。刘冬木长叹一声,悔之晚矣!刘家桥自此再也没有出过能人了。

  宋家岭原名新开岭,刘家桥人为避嫌渐渐改称为宋家岭。


关于我们

昆明旅行社

昆明旅行社

昆明旅行社

昆明旅行社

没有找到满意的行程,请选择私人订制或立即咨询客服

立即咨询客服 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