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魔芋简介魔芋,别名蒟蒻、蒟芋、蒟头、磨芋、蛇头草、花杆莲、麻芋子。原产于东印度及斯里兰卡,东印度的热带森林中尚有原始种。热带及亚热带的亚洲国家普遍栽培。中国以云南和四川两省及长江中下游栽培较多。魔芋属天南星科魔芋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栽培种群。魔芋块茎富含淀粉及果胶,有毒,须经石灰水漂煮后才可食用或酿酒,常用以制魔芋豆腐。还具有,竹溪魔芋,竹溪魔芋简介,竹溪特产
竹溪魔芋
竹溪魔芋
魔芋,别名蒟蒻、蒟芋、蒟头、磨芋、蛇头草、花杆莲、麻芋子。原产于东印度及斯里兰卡,东印度的热带森林中尚有原始种。热带及亚热带的亚洲国家普遍栽培。中国以云南和四川两省及长江中下游栽培较多。 魔芋属天南星科魔芋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栽培种群。魔芋块茎富含淀粉及果胶,有毒,须经石灰水漂煮后才可食用或酿酒,常用以制魔芋豆腐。还具有降血脂、血清胆醇及消肿攻毒之药效,也是重要的添加剂和化工原料。 竹溪特产魔芋,是重要的食品和医药、化工原料,魔芋精粉被称为“东方魔粉”,远销东南亚各国。1994年“天竹”牌魔芋系列食品在乌兰巴托荣获国际商工贸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双竹”牌魔芋面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99中国国际农业览会优质奖,竹溪县被授予“魔芋之乡”称号。全县种植魔芋面积达到2.8万亩,年魔芋精粉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系列食品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 魔芋古时称蒟蒻,又名蒟头,鬼头,鬼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出蜀中,绝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荫下掘坑种类植。魔芋是功能奇特的药品。被称之为“胃汤清道夫”,誉之为“天赐神药”。魔芋所具有的优质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以及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特性,不仅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代表世界新潮流的、味美怡人的各种功能食品、清淡化食品,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解毒消肿、抑菌、抗炎、化痰、散结、行瘀等功能,对肥胖、便秘、饱胀、肺寒、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有较好或特殊疗效,还可防治肠癌、食道癌、脑瘤。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据《竹溪县志》记载,本县魔芋种植始于明成化年间,已有500多年历史。魔芋也是美味佳肴。《蜀都赋》言:以灰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植物名实图考》中利用齐明王的一首诗:“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海南,而能济饥饱。”可看出魔芋的食用价值。 湖北省竹溪顺应人类追求绿色食品、自然保健食品的国际市场经济浪潮,把魔芋产业列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并且,作为“特产兴县”、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自给的,最有希望的支柱产业,被紧紧抓在县委、政府领导的手上。历经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雏型。这种迅猛异常、势如破竹地发展走势,对社会一体化服务,呼之而出了以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技术含量要求。 魔芋基地面积稳定在4万亩左右,年产量8000万斤,已形成年产精粉3000吨、微粉500吨、魔芋面条3000吨、魔芋食品500吨生产能力,年综合收入过亿元。“双竹”牌魔芋面条和素食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先后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湖北名牌产品、国际博览会金奖。2003年,竹溪县被省政府确定为鄂西北魔芋种植核心区域,同年被省政府评定为“魔芋产业化建设先进县”。 竹溪县的魔芋种植,起步在农民自食和“提篮小卖”基础之上。是一个很嫩幼、很脆弱的产业。因为农民每种一亩与粮食作物套种间作的魔芋,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2,增加纯收入2400元以上。到1999年底,魔芋基地已经覆盖到全县20个乡镇、336个村、1715个居民组,3.8万个农户,种植面积2.8万亩。去年,魔芋的系列开发实现产值达一亿元左右,实现利税800万元。因此,湖北省委和人民政府,把竹溪作为3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县之一,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魔芋之乡”,列为全国魔芋核心生产基地,在同类产区中,竹溪独树一帜。按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预测以后每年将以5000-7000亩的速度递增。